首先做一个不负责任的声明:以下回答纯属个人猜测,请别太认真。 记得之前看过一篇文章,说周源作为一个IT男,之前跑去干过一段时间的记者工作,说明他还是一个有着文艺(起码是文学)情怀的技术男。 Python因为语法的简介,漂亮,类库支持的完备,被部分程序员奉为神级语言。此类程序员一般都会有一些天生的优越感,并且略微鄙视一下其它那些比较大众的语言。想想,用Python写一项目,听上去逼格多高啊。周总和最初创业的伙伴应该就属于这一类程序员,一群文艺程序员。 其实我认为Python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十分明智的选择。即便在现在来说,Python在当前国内的开发语言中还属于比较小众的语言,支撑的项目也只是少数。 对一个产品型的创业互联网公司来说最主要的是快速把产品做出来,这方面Python与PHP的开发效率算是半斤八两;其次就是更新和维护,互联网产品的迭代速度很快,壮大速度也很快,你不可能永远是三个程序员去支撑一个项目,项目壮大,公司招人,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:你是招一个PHP的程序员容易还是招一个Python程序员容易?答案大家心里都明白。 我觉得公司的领导层是做决策的,技术leader需要确定公司技术的基础,需要根据当前公司的性质,发展情况,未开规划来选择基本的技术基础。在一个发展快,人员流动也快的行业,选择一门小众技术显然不那么明智。技术人员的补充,社会大背景的支持都会比主流技术差一点。
所以我认为选择Python是周总当是一个程序员的文艺情怀在作祟,虽然不一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,但是作为一个程序员,我很欣赏他对技术的这份坚守,守住他认为好的东西。 |